避坑!北京胡同游玩攻略,想看传统古建四合院一定要来这

时间:2024-12-09 10:16:16


如果您也打算到北京来玩一趟的话,下面的内容请务必看完

除了故宫、颐和园、天安门之类的热门景点外,你是否也有北京胡同游的计划呢?

如果有的话,千万要小心避坑。因为不是每一条胡同都和想象中一样美好...

作为二十年专注北京二环内四合院、平房业务的我们,每天都会跟各种各样的胡同打交道。

接下来就让我来带您看一看,北京究竟有哪些胡同值得去逛,又有哪些胡同容易踩雷!

一、南锣鼓巷

不要去 不要去 不要去

南锣鼓巷如今被开发成了“著名”商业景点。里面有一些网红小吃,比如椰子蛋、烟囱卷冰激凌之类的,其实味道也还不错,但你要说能跟北京特色能扯上半点关系的小吃那确实是真没有。

而且像这样的网红小吃街,全国很多城市都有,所以不推荐前往!再赶上节假日,各种旅游团会把整条街堵得水泄不通,你只要一进去,那是想走都走不动啊。

南锣鼓巷那么火,难道真的全都是坑吗?也不全是!

毕竟它可是和元大都(1267年)同时期建成,如今也算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了。

这里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别看南北走向的南锣不值一去,但在这条胡同的东西两侧还有16条分支胡同,这些胡同中不乏一些人少、僻静的打卡好去处,下面我们一一来介绍。

二、雨儿胡同

路过可以看看

雨儿胡同与南锣鼓巷相交,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夹杂在各种商铺之中的胡同口。

相比拥挤的南锣,这里显得僻静许多,不但没有那么多的游客,而且胡同中还有许多传统古建、老四合院。

像是清代负责办理八旗事务的官方机构“值年旗衙门”就在如今的雨儿胡同25号至33号院。

胡同内的13号院原为清太宗第四子叶布舒宅邸东边部分建筑,是一座完整的单体四合院,现为齐白石旧居纪念馆。还有罗荣桓故居、粟裕故居也都藏在这条不起眼的胡同里。

三、帽儿胡同

必打卡

帽儿胡同旧迹多、名人多、故事多。如果你想看传统古建四合院,一定不要错过这里!

胡同5号、6号、7号(今7号、9号、11号、13号、15号)原来是两个宅第连成的一组建筑群,东、西两个宅子各有一个花园。其中东园(9号和11号)就是可园。

可园是清光绪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文煜的私家花园,是个仿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的四进大四合院

该院结构严谨,布局完整,原状保持较好,是现存较完整的四合院。

大门一间,门内有影壁,左有四扇屏门,倒座房6间,为硬山合瓦皮条脊。与倒座相对的是一间二道门,左右各有一石狮,灰筒瓦。

全园南北长不过100米,东西宽不过30米。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名可园,它是京城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

胡同1号为文昌庙,现为居民院,仅存一块刘墉题写的御制碑

45号是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

13号民国时期是北洋军阀冯国璋故居,如今这里还保留着一些民国建筑的特色。还有像明代将领洪承畴等都曾住过帽儿胡同。

不过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是35号和37号了,因为这里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

四、后圆恩寺胡同

路过可以看看

后圆恩寺胡同因胡同在圆恩寺背后而得名,胡同7号为“恩园”,民国时曾是蒋介石的行辕,后来曾为南斯拉夫驻华大使馆,现为友好宾馆,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3号院为茅盾故居,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胡同内有圆恩寺影剧院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五、菊儿胡同

路过可以看一看

菊儿胡同的3、5、7号是清朝军机首辅、大学士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

后荣禄迁至东厂胡同,7号后来还曾做过阿富汗大使馆。

胡同41号原为一寺庙。据传说,当时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六、烟袋斜街

不推荐

从南锣区域穿过帽儿胡同或方砖厂胡同一路向西就可以到达鼓楼、什刹海这片区域了。

烟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清代末年这里以经营烟袋、烟具、古玩字画为主,有“小琉璃厂”之称。

虽然这里和南锣一样,也是被过度开发的商业街,但这里依然保留着一些以烟具为主的特色小店。

而且假期时这里的游客一定也不在少数,所以不推荐专门前往。

当然,如果你刚好去鼓楼的姚记炒肝吃完饭,路过这里想进去看看也未尝不可,但最好什么都不要买

七、国子监街

可以去,但假期不推荐

国子监胡同,清代名为“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2008年,经过修缮后的孔庙和国子监恢复了历史上的格局与规制,正式对外开放。

这条街上共有四座过街牌楼:街东西口各一座,额坊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坊题“国子监”。该牌楼两侧路北均有石碑,用满汉文镌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因东为孔庙,西为国学(国子监),符合“左庙右学”的规制。

这里是游客扎堆的“重灾区”,平时尚且如此,假期就更不用提了走路都费劲,这个节骨眼我劝你还是不要往这条胡同去了。

八、东交民巷

不推荐

东交民巷不仅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还曾经是使馆区,因此里面建有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

虽然这里的建筑风格别具特色,也有一些历史意义,但其实说白了这里也就只是一条街,大多数游客到此也就是“走马观花”,如果对这个地方没有特别的感情,实在不值得专程前往打卡。

九、轿子胡同

路过可以看看

轿子胡同,北起钱粮胡同,南止隆福寺街,东有支巷通东四北大街,西有支巷通连丰胡同,全长335米,宽4米。

据传,因该胡同居住着许多轿夫,以抬轿子为生,故而得名。

这条胡同呈南北走向,中间曲折,平时鲜为人知,胡同内的建筑古朴典雅,还是值得我们去看一看的。

轿子胡同8号称轿黄府。轿黄府住过两个女人。一个是原主人人称"梨园冬皇"的京剧老生孟小冬;另一个是现主人德籍华人花映红

轿黄府是孟小冬离开梅兰芳后的私宅,平面呈“L”型,砖木结构,北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坡屋顶,覆合瓦,清水灰砖墙面,屋内有廊通各室。

西房四间与北房连为一体,其中一间为门,门下有台阶五步,进门为廊。其南端房屋向东凸出半间,墙隅抹角,顶为攒尖式。

院中有一对香椿树,如今的轿黄府主人花映红,给这两棵树起了两个名字,冬香、兰椿,意指孟小冬和梅兰芳。

品味传统四合院,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透过这些百年古建筑,仿佛可以聆听到那些老北京城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青砖、灰瓦、老墙、绿树...一条条曲径通幽、古朴静镒的胡同中,藏着的是老北京城生活里的市井烟火气,抹不掉的是浓浓的“京味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