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类(还原糖)脂肪、蛋白质、DNA的鉴定所用试剂 颜色
斐林试剂(砖红色) 苏丹Ⅲ (橘黄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 二苯胺试剂(蓝色)
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盘曲、折叠机形成的空间结构等
核酸多样性的原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氨基酸多样性的原因:R基不同
脱氧核苷酸多样性的原因:碱基不同
3.单体及其种类:
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 种类 21
核酸的单体:核苷酸 种类 8
淀粉(纤维素)的单体:葡萄糖 种类 1
注意:多糖的单体不一定是葡萄糖,如菊糖的单体是果糖。多糖不都是供能物质,如 纤维素
4.不同生物体中蛋白质和核酸不同,故蛋白质和核酸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单体有没有物种的特异性? 无
5.水解、彻底水解、氧化分解的产物
物质 | 水解产物 | 彻底水解产物 | 氧化分解产物 |
蛋白质: | 多肽 | 氨基酸 | 水、CO2、 尿素等 |
核酸: | 核苷酸 | 磷酸 五碳糖 碱基 | 水、CO2、 尿素 尿酸 磷酸等 |
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 水、CO2 |
6.基本支架或骨架
(1)大分子物质(或单体)的骨架:碳链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3)DNA的基本骨架:磷酸 脱氧核糖
(4)细胞骨架:蛋白纤维
7.原核生物体内和真核生物体内的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原核生物:核糖体 DNA复制时DNA与DNA聚合酶的结合物,DNA和RNA聚合酶结合物等。
真核生物:染色体 核糖体 DNA与DNA聚合酶的结合物,DNA和RNA聚合酶结合物等
8.化学键: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 肽 键,从而脱水缩合成多肽链;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 氢 键等,从而使肽链能够盘区、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许多蛋白质有两条或多条肽链,他们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 二硫 键等结合在一起,这些肽链不是直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形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4.9.酶与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的区别与联系。
种类 | 成分 | 作用特点 | 作用后 | 产生细胞 |
酶 | 蛋白质 RNA | 与底物结合后发挥作用 | 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 几乎所有活细胞 |
抗体 | 蛋白质 | 与 抗原 特异性结合 | 不被灭活,但会被巨噬细胞吞噬 | 浆细胞 |
激素 | 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类等 | 与特异性 受体 结合 | 失活,需要不断产生 | 内分泌腺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 |
神经递质 | 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 灭活或回收 | 神经细胞 |
共同点 | 特异性、高效性,都是功能性物质 |
10.气孔是植物体水分蒸腾以及与外界交换气体的出入
口.高温干旱和脱落酸(激素)会促进气孔关闭。
概念 | 优点 | |
间作 | 在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 | 提高光能利用率 |
轮作 | 一块地,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 | 合理利用养分,防止土壤中某些养分的缺失,减轻病虫害 |
套种 | 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种上另一种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
合理密植 | 作物有合适的密度(正常株距 行距) | 合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11.DNA复制的时期 间期 ;DNA加倍的时期 间期 ;染色体复制间期 ;中心体复制 间期 ;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 间期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由1→2的原因是 DNA的复制 ;由2→1的原因是: 着丝粒分裂 ;秋水仙素可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 期。
口.高温干旱和脱落酸(激素)会促进气孔关闭。
概念 | 优点 | |
间作 | 在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 | 提高光能利用率 |
轮作 | 一块地,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 | 合理利用养分,防止土壤中某些养分的缺失,减轻病虫害 |
套种 | 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种上另一种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
合理密植 | 作物有合适的密度(正常株距 行距) | 合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11.DNA复制的时期 间期 ;DNA加倍的时期 间期 ;染色体复制间期 ;中心体复制 间期 ;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 间期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由1→2的原因是 DNA的复制 ;由2→1的原因是: 着丝粒分裂 ;秋水仙素可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 期。
口.高温干旱和脱落酸(激素)会促进气孔关闭。
概念 | 优点 | |
间作 | 在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 | 提高光能利用率 |
轮作 | 一块地,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 | 合理利用养分,防止土壤中某些养分的缺失,减轻病虫害 |
套种 | 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种上另一种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
合理密植 | 作物有合适的密度(正常株距 行距) | 合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11.DNA复制的时期 间期 ;DNA加倍的时期 间期 ;染色体复制间期 ;中心体复制 间期 ;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 间期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由1→2的原因是 DNA的复制 ;由2→1的原因是: 着丝粒分裂 ;秋水仙素可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 期。
口.高温干旱和脱落酸(激素)会促进气孔关闭。
概念 | 优点 | |
间作 | 在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 | 提高光能利用率 |
轮作 | 一块地,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 | 合理利用养分,防止土壤中某些养分的缺失,减轻病虫害 |
套种 | 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种上另一种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
合理密植 | 作物有合适的密度(正常株距 行距) | 合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11.DNA复制的时期 间期 ;DNA加倍的时期 间期 ;染色体复制间期 ;中心体复制 间期 ;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 间期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由1→2的原因是 DNA的复制 ;由2→1的原因是: 着丝粒分裂 ;秋水仙素可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 期。
12.以有丝分裂为例,核膜核仁消失和重现的时期分别是 前、末期;染色体加倍的时期是后期 ;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前期、中期 ,有4个染色体组的时期 后期 ;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后期 。
13. 以减数分裂为例,减数分裂Ⅰ染色体的行为有联会 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分裂Ⅱ染色体的行为有: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不考虑间期,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有 减Ⅰ 减Ⅱ的前、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有 减Ⅰ 减Ⅱ的后期 ;核DNA为4N的时期:减Ⅰ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减Ⅰ ;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减Ⅱ
染色体数为2N的时期为: 减Ⅰ 减Ⅱ后 ;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 减Ⅱ后
1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前期 纺锤体来源不同 末期 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15.精子形成和卵子形成过程中的区别:
卵子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在 减 Ⅰ 期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形成的子细胞是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次级卵母 细胞在减Ⅱ 期也是不均等分裂的; 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均等分裂。
精细胞需要 变形才行成为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变形。最终生殖细胞数目也不同。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情况: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中期染色体排列情况: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16.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中,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其中解离所用的试剂组成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 ,漂洗所用的试剂为 清水 ,染色用的是 甲紫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17.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可产生 2 种类型的配子,若发生基因突变(如A复制出a)可产生3 种类型的配子;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可产生 4 种类型的配子。
若AaBb产生AaB的配子,原因是减Ⅰ,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若产生aBB配子,原因是 减Ⅱ,B所在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18.A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 1:1:2:2 XXY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XX:Y:XY:X= 1:1:2:2 AAa与Aa杂交,后代中aa= 1/12 AA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4:1
19、判定基因位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不考虑伴性遗传)
20、判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若已知性状的显隐关系
(2)若未知性状的显隐关系
(3)统计法:根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比分析判断
灰身、直毛 | 灰身、分叉毛 | 黑身、直毛 | 黑身、分叉毛 | |
雌蝇 | 3/4 | 0 | 1/4 | 0 |
雄蝇 | 3/8 | 3/8 | 1/8 | 1/8 |
根据表格信息:
灰身与黑身的比例,雌蝇中为3:1,雄蝇中也为3:1,二者相同,故灰身与黑身的遗传为常染色体遗传;
直毛与分叉毛的比例,雄蝇中为1:1,雌蝇中为1:0,二者不同,故真毛与分叉毛的遗传为伴X遗传。
(4)调查法
21、判定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方案一
(2)方案二
22.判定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23.基因定位类型题2——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三种可能)
(1)、自交法:若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其变式),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自由组合 定律,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 上,如图一所示。若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或1:2:1,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遵循 分离 定律,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分别对应图二和图三。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或其变式),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自由组合 定律,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 上,如图一所示。若测交后代AaBb:aabb=1:1或Aabb:aaBb=1:1,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遵循 分离 定律,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分别对应图二和图三。
(3)、花粉鉴定法:若产生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自由组合 定律,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 上,如图一所示。若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 分离 定律,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分别对应图二和图三。
24.可遗传变异包括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玉米可以发生的变异有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大肠杆菌可以发生的变异有 基因突变 。
25.基因突变后,基因的碱基序列 不发生 (发生 不发生)改变,基因的数目或顺序 不发生 (发生 不发生)改变。光学显微镜下 不能 (能 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后成为原基因的 等位 基因。
26.染色体结构变异后,基因基因的数目或顺序 发生 (发生 不发生)改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观察上述变异的最佳分裂时期是 减数分裂Ⅰ
27.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属于 基因重组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易位
28.质粒上的四环素抗性基因中插入目的基因后,原基因被破坏,目的基因可以发挥作用,该变异属于
基因重组;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片段,使得淀粉分支酶出现异常,活性大大降低,该种变异属于 基因突变 。
29.单倍体植株 不一定(一定 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生物的配子发育成的植株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2)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优点是:获得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0.以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为例,单倍体的染色体数为 N ,单体的染色体数为 2N -1 ,
三体的染色体数为 2N +1 ,三倍体的染色体数为 3N 。
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无法形成正常配子 ,三倍体植株不育的原因是 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
31.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染色体(数目)变异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染色体(数目)变异 杂交育种的原理 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 基因突变 利用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 基因重组
32.基因由a→A称为显性 突变。该变异一旦发生就会出现相应的性状。
基因突变后,性状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有 隐性突变、密码子的简并等
30.以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为例,单倍体的染色体数为 N ,单体的染色体数为 2N -1 ,
三体的染色体数为 2N +1 ,三倍体的染色体数为 3N 。
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无法形成正常配子 ,三倍体植株不育的原因是 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
31.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染色体(数目)变异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染色体(数目)变异 杂交育种的原理 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 基因突变 利用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 基因重组
32.基因由a→A称为显性 突变。该变异一旦发生就会出现相应的性状。
基因突变后,性状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有 隐性突变、密码子的简并等
33.若考虑交叉互换,该个体可以产生 4 种类型的配子,其中 AB、ab 类型的配子数目多,
Ab、aB 类型的配子数目少。若该植株配子的比例为AB:Ab:aB :ab=4:1:1:4,则该植株自交后代中aabb比例为 4/25
34..若基因型为XaXa 的白眼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AY的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
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形成原因: 父方(父方 母方)减数分裂中发生基因突变
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0,形成原因:父方 (父方 母方) 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
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Y,形成原因:母方 (父方 母方)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发生异常
35.若某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其中一对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后,形成基因型不同的白花植株①和②。
(1)要判断①和②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突变,实验思路是 两种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及比例
若 后代全是白花 ,则发生的是同一基因的突变。若 后代全是紫花 ,则是不同基因的突变。
(2)若白花植株③(AAbb)和白花植株④(aaBB)杂交,子一代均为紫花,子一代自交后所得的子二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为1:1,原因是: 基因A(a)和B(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若白花植株③(AAbb)和白花植株④(aaBB)杂交,子一代均为紫花,子一代自交后所得的子二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为9:7,原因是: 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6..适应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 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 隔离 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 协同进化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 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37..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 内脏 、血管 、腺体 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 意识 的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 神经和 副交感 两部分组成。二者作用通常是 相反 的。
38..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关系:
(1)建立: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 反射的基础上,通过 非条件刺激 而建立的。
(2)消退: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 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就会减弱以至消退。
39.(1)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减弱一般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减少、 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升高 、
突触后膜的受体减少(突触前膜回收神经递质的速率加快)等有关;
(2)某些化学物质对兴奋传递的影响(课本选一30页):①某些化学物质促进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②某些化学物质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如与神经递质争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兴奋无法在细胞间传递,导致肌肉 松弛(肌无力) 。③抑制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 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导致肌肉僵直、震颤。
40.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 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 行为、习惯和积累 经验的过程。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 神经递质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 蛋白质 的合成。
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 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 形态功能的改变以及 新突触 的建立有关。
41.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沃泰默的实验能不能证明促胰液素的分泌没有神经调节的参与?不能
42.激素调节的特点: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激素的运输是不是定向的? 不是
4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名称 | 调节中枢 | 涉及到的激素及作用 | 主要器官 |
血糖 | 下丘脑 |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 肝脏 |
体温 | 下丘脑 |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 皮肤 |
水 | 下丘脑 |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水的重吸收 | 肾脏 |
盐 | 下丘脑 | 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Na+重吸收 | 肾脏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 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 发育和功能 (如 甲状腺激素),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
41.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沃泰默的实验能不能证明促胰液素的分泌没有神经调节的参与?不能
42.激素调节的特点: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激素的运输是不是定向的? 不是
4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名称 | 调节中枢 | 涉及到的激素及作用 | 主要器官 |
血糖 | 下丘脑 |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 肝脏 |
体温 | 下丘脑 |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 皮肤 |
水 | 下丘脑 |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水的重吸收 | 肾脏 |
盐 | 下丘脑 | 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Na+重吸收 | 肾脏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 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 发育和功能 (如 甲状腺激素),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
44.下丘脑的作用:
(1)调节中枢:是 体温、水盐、血糖 平衡的调节中枢 (2) 感受器:是渗透压 的感受器
(3)传导:可以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4)分泌多种激素:如 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45.免疫系统包括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其中T细胞发育的场所是 胸腺 免疫细胞中,不具有识别作用的是 吞噬 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识别、结合并裂解靶细胞 激活B细胞活化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 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细胞 结合。 浆细胞的来源: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44.下丘脑的作用:
(1)调节中枢:是 体温、水盐、血糖 平衡的调节中枢 (2) 感受器:是渗透压 的感受器
(3)传导:可以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4)分泌多种激素:如 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45.免疫系统包括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其中T细胞发育的场所是 胸腺 免疫细胞中,不具有识别作用的是 吞噬 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识别、结合并裂解靶细胞 激活B细胞活化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 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细胞 结合。 浆细胞的来源: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46..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 :机体排除外来 抗原性异物 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 自稳 :机体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 :机体 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47.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的 体液 免疫
48.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 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 等),信号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性。
易错易混问答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 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2.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4.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组成细胞结构(结构蛋白)、催化(蛋白质类的酶)、运输(载体、血红蛋白)、免疫(抗体)、调节(蛋白质类激素)。
5.核酸的主要功能?DNA、RNA的主要作用?
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DNA的主要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和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RNA的主要作用:①对于RNA病毒: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②mRNA:传递遗传信息。③tRNA:运输氨基酸。④rRNA:组成核糖体。⑤极少数RNA可作为酶,具有催化功能。
6.水的功能?
结合水的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的作用: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良好溶剂、生化反应的介质、参与生化反应、物质运输。
7.各类脂质的主要功能?
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还具有保护、缓冲的作用。
磷脂: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③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
8.无机盐的作用?
组成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叶绿素中含镁、血红蛋白含有铁、甲状腺激素含有碘)、维持细胞和个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血钙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的水和盐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9.糖类的主要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10.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1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12.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13.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4.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5.内质网的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16.高尔基体的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17.溶酶体的功能?
是“消化车间”,内含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病毒。
18.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9.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0.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还具有保护、缓冲的作用。
磷脂: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③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
8.无机盐的作用?
组成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叶绿素中含镁、血红蛋白含有铁、甲状腺激素含有碘)、维持细胞和个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血钙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的水和盐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9.糖类的主要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10.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1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12.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13.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4.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5.内质网的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16.高尔基体的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17.溶酶体的功能?
是“消化车间”,内含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病毒。
18.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9.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0.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还具有保护、缓冲的作用。
磷脂: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③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
8.无机盐的作用?
组成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叶绿素中含镁、血红蛋白含有铁、甲状腺激素含有碘)、维持细胞和个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血钙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的水和盐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9.糖类的主要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10.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1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12.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13.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4.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5.内质网的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16.高尔基体的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17.溶酶体的功能?
是“消化车间”,内含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病毒。
18.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9.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0.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1.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2.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23.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24.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25.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6.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27.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28.内环境的作用?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9.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0.呼吸作用的意义是?
(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31.赤霉素合成的主要部位?幼根、幼芽、未成熟的种子。
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脱落酸合成的主要部位?根冠、萎蔫的叶。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根尖。
乙烯的主要部位?植物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32.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33.有性生殖的特性是?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3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染色体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5.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生殖生长的起点是?花芽的形成
3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7.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作用是?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38.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39.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0.DNA结构的特点是?
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
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41.什么是遗传信息?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什么是遗传密码或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42.DNA复制的意义是什么?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的特点是什么?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43.基因的定义?
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4.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45.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蛋白质(参看课本)
46.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7.①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44.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45.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蛋白质(参看课本)
46.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7.①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44.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45.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蛋白质(参看课本)
46.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7.①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③基因突变意义?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④诱变育种的意义?
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48.基因重组是指?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意义?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49.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有XY型和ZW型。
50.①染色体组型(核型)指什么?
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46、XX或XY
②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③单倍体基因组?
由24条双链的DNA组成(包括1-22号常染色体DNA与X、Y性染色体DNA)
④人类基因组?
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内容?
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⑥DNA测序是测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
5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52.①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②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③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单倍体-------纯合子(参看课本)。
④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54.物种的定义?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5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56.常见物种形成方式?渐变式、爆发式
57.①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②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③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④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59.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原上治虫、除杂草等。
60.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1.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6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6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什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习稳定性等方面。
64.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5.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66.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67.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68.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69.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70.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