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建筑
是我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民居建筑
更是传统古建筑中
重要组成内容
不同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
造就我国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面貌
在历史洪流中
它们留下独有的文化烙印
和生动的民俗色彩
接下来,了解一下中国民居建筑中五大特色传统民居的历史人文之美。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主要是:客家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
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又被称为客家围拢屋,是客家围屋中最典型的一种,属于半圆形客家围屋,是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礼制、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的民居。
围龙屋主要分布于广东等省。广东地区即分布于梅州、深圳、惠州、河源,一般都有三百年乃至八九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高档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在院中赏心悦目,十分适合活动。
陕西窑洞
陕西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传统民居形式。因为高原上的黄土粘、硬,不易塌陷。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冬暖夏凉。直到今天,窑洞式房屋还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居住人口达4000多万。
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口朝阳,便于阳光照射。窑洞主要有3种:用石砌的叫石窑;用砖块砌的叫砖窑;在土崖上挖出窑洞,安上门窗而成的叫土窑。窑洞这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和长期以来当地人在生活中形成的窑洞艺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甚至外国人来参观、住宿。
广西“杆栏式”
“杆栏式”传统民居是壮族标志性古民居,“干栏”是壮语的音译,意指建于托架之上的一种纯木质结构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楔子加固。南方潮湿多雨,山间多毒虫猛兽,干栏的底层作为禽畜舍栏,中层才住人,顶层则屯放粮食。
可以最大程度地克服南方森林地面的瘴气及野兽侵害,还可以防震等,是壮族先民生存智慧的体现。亦是世界著名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在国内,连片的干栏建筑已经寥寥无几。资料显示,在广西西林县境内,以那岩屯的干栏建筑群保存最为完好,被誉为“壮族干栏文化第一村”,2012年入选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云南“一颗印”
“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三间四耳是最常见的宅制,既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厢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住宅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当地称“一颗印”,又叫窨子屋。
“一颗印”无论是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可单幢,也可联幢,可豪华,也能简朴,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随着城市的改扩建,一颗印式的昆明古民居建筑,已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