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拍摄的《美人鱼》,以横扫千片之势获得年度票房总冠军,其成功得益于唯美的视觉特效、接地气的营销、周氏“无厘头”的喜剧风格和怀旧的人文情怀。
更得益于周导在后现代精神荒芜下那浓郁的情感诉求。这些诉求之中既有对于友情和亲情的渴望。
也有传统爱情故事对于至真至纯的爱情诉求,也有导演内心情感世界的回望以及当下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索。
后现代精神的荒芜:友情的错位、亲情的缺失
周星驰在影片《美人鱼》中,用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留白手法,将影片中的亲情和友情隐藏于故事的深处,以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现代精神的荒芜。
影片中基本上淡化了所有人物的亲情和友情,剧中的主要人物刘轩和姗姗也不例外。刘轩一出场就是以富豪的身份出现的,他的身边随从很多,但没有一个能理解刘轩内心的孤独与脆弱。
他们和刘轩要么是生意上的逢场作戏,要么是对刘轩言听计从。影片中的四爷、若兰和郑总都是刘轩拍下青罗湾之后举行的派对上的贵宾,但这些贵宾要么是来看刘轩的笑话,要么是来可怜刘轩的,他们一旦看到刘轩的填海批文便原形毕露。
他们和刘轩之间,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和利益关系。他们听不懂刘轩的《无敌》之曲,便以难听为由要求关掉。可以说他们来派对,根本没有商业同道人的祝贺,有的只是落井下石或者利益均沾。
刘轩与他们交往的原则也是利益至上原则。在这里,观众一点也见不到兄弟之间的情谊,所以刘轩与这些人的所谓兄弟之谊,是错位的。
而刘轩与其下属的关系也是错位的,刘轩的管家廖先生是刘轩最亲近的人,但在刘轩阻止若兰的捕杀行动时,却不见其身影。在刘轩身上,人与人之间错位的关系是造成他性格孤独的原因之一。
对至真至纯的爱情追求
影片《美人鱼》的故事以人类毫无原则的破坏环境为背景,影片的开篇那冒着浓浓白烟的大烟筒、排着污浊不堪的废水的排水管、肆意被屠杀的动物,无不表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博物馆馆长毫无底线欺骗游客、开发商不顾生态的恶化,肆意破坏侵占海洋环境、就连剧中人物若兰和刘轩的关系也被世俗化,在这样一个世俗化的社会,人与人的情感被逐渐弱化,这就造就了人类情感的荒芜。
在这情感荒芜的大背景下,周星驰导演却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至纯至真的童话世界,他在这个童话世界里巧妙地架构了刘轩和姗姗之间的纯美爱情。
姗姗对刘轩至真至纯的爱。姗姗对刘轩的爱情是建立在单纯善良的情感之上的。影片中导演表现纯美情感时运用了各种景别、运动镜头、色彩、构图、蒙太奇、道具等多种视听语言,但运用最为成功的是重复蒙太奇。
影片通过重复蒙太奇表现了姗姗对刘轩至真至纯的爱。影片中主要运用的是道具重复的蒙太奇,这些重复的道具包括戒指、鱼骨刀、弓箭等。
姗姗拒绝了刘轩送给的金钱和支票,却在刘轩向其求爱的场景中被动的接受了刘轩的戒指。戒指这一道具不仅表达了刘轩对姗姗的爱,也表现了姗姗对刘轩爱的被动接受;
鱼骨刀不仅是姗姗向刘轩复仇的工具,而且也是姗姗情感表达的关键物件。当八爪鱼用爪子死死勒住刘轩的脖子要置他于死地时。
姗姗用鱼骨刀砍断了八爪鱼紧紧勒住刘轩的爪子,这时的鱼骨刀消解了姗姗对刘轩的仇恨,融入了对刘轩满满的真情。
箭这一道具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它既是人族围猎人鱼族的工具,也是人鱼族报复刘轩的工具,更是刘轩和若兰及姗姗情感关系变化的重要道具。
影片最后若兰射向刘轩的数箭,这里的箭在刘轩、若兰和姗姗三人关系变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几箭不仅起到结束刘轩与若兰情感关系的作用,而且使姗姗对刘轩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
这也为姗姗和刘轩最终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理由,为姗姗和刘轩至真至纯的爱情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影片中戒指、鱼骨刀、箭等道具的重复出现,使姗姗这一没有感情的人鱼族的刺客爱上了一个放浪形骸但又不失充满对纯真美好爱情向往的富豪。
刘轩对姗姗坚如磐石的真爱。影片通过对比蒙太奇和细节等表现了刘轩对姗姗的爱。影片中的对比蒙太奇的运用,既有若兰与姗姗身份的对比,也有若兰与刘轩世俗之爱和刘轩与姗姗之间纯真的真爱的对比。
影片中的女二号若兰是一个出身贵族浑身散发着高贵气质的女性,若兰这种高贵的身份和姗姗的来路不明、默默无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停留在若兰穿着晃眼的大红或大黑和姗姗青春休闲的着装方面,更重要的是两人性格的对比。若兰是一个美艳外表下冷血无情、自私自利、视金钱为生命的霸气钱奴。
姗姗是一个纯真无邪、善良软软的少女。影片中若兰对刘轩的爱是建立在金钱至上的世俗之爱,这种爱在世俗利诱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而刘轩对姗姗的爱却是超越世俗的纯真之爱,这种爱在世俗面前越发坚不可摧,以至于在营救姗姗的关键时刻,刘轩为了姗姗可以置自己生死于不顾。
导演在光影之中用三个关键的细节表达了刘轩对姗姗情感的升华。在吃烤鸡的场景中,导演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刘轩和姗姗的关系。
此时,吃鸡腿的细节使刘轩回忆起童年吃鸡腿的味道,这味道唤起了刘轩本色的回归。姗姗拒绝刘轩的钱和支票的细节,说明姗姗是一个超俗的女孩,在她身上流淌着清纯的芳香。
对唱这样场景是刘轩和姗姗情感转化的关键点。刘轩和姗姗对唱的“无敌曲”是刘轩和姗姗的心灵沟通之曲。这一对唱使刘轩找到了知音,也使二人的情感得以升华。
这三处细节,在二人的感情变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化解了姗姗暗杀刘轩的动机,而且也消除了刘轩对姗姗的防范,使刘轩坚定了对姗姗坚如磐石的爱。
导演将影片的故事设置在人类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之下,但却为我们重构了一个虚幻的童话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剧中的人物为爱可以突破世俗的偏见,可以超越种族的仇恨,跨越物种的鸿沟,实现最终的结合。
这种爱情如黑暗中的亮光,照亮了观众的心灵,让观众相信,即使在情感荒芜的现代仍然有美好爱情的存在。
对纯真内心情感世界的回望
周星驰的影片《美人鱼》所表达的情感不仅是影片中人物刘轩、姗姗以及若兰等个人以及他们之间充满情爱或世俗的复杂情感。
而且还折射出周星驰本人不同时期的个人内心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周星驰的《美人鱼》,又是周星驰从艺34年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回望。
影片《美人鱼》中诸多元素都隐含着周星驰从艺的内心真实情感。影片中刘轩的成长经历其实就是导演自己成长经历的一种夸张的艺术表达。
刘轩从小跟着父亲乞讨长大其实隐含着周星驰儿时贫困、缺乏父爱的成长经历(周星驰7岁时父母离异,他在单身母亲的抚养下成长)。
影片中的刘轩和周星驰导演一样,都是在情感缺失的贫困家庭中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典型代表。刘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而周星驰也是一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成功,成为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著名影视巨星和著名导演。
影片中的刘轩和现实中的周星驰都是对公益事业充满爱心的人物,影片中的刘轩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意义之后把自己的产业全部捐献给了环保事业,而现实中的周星驰在1999年向台湾9·21大地震筹募重建费用;
2004年向印度洋海啸捐出900多万港币;2008年全年都在为慈善事业奔波捐钱出力等等。事实上,周星驰的成长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个人性格,以及艺术上的创作风格。
影片中的姗姗也是周星驰内心情感世界的映射。影片中姗姗的性格折射出周星驰单纯且为了既定目标不惜摔得遍体鳞伤的性格。
这种性格既是《少林足球》和《功夫》中阿星性格的延续,更是周星驰个人性格在其影视作品中的作者化的表达。
影片中不断重复唱起的《无敌》之曲既是片中刘轩在商业上找不对手和情感上找不到归宿的表达,亦是周星驰功成名就后个人心境的一种反映(周星驰凭借着影片《功夫》被封神)。
这种无敌的寂寞,既是经历了风雨之后的无限荣耀,也是人生情感的一种极致体验和升华。很多人往往在这种体验之后,容易失去方向,迷失自我,而影片中的刘轩和导演周星驰都能不忘初心,找回初衷。
影片中的刘轩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和心爱的姗姗同游漂亮纯净的大海就是刘轩的初心,这也是他所追求的情感归宿。
导演周星驰拍摄《功夫》之后,虽然年龄渐长,但仍能佳作不断,很好的反击了部分人对他周郎才尽的质疑,并坚定地回归了不忘公益事业的初心。
周星驰的影片《美人鱼》表面上看是个童话故事,但深层表达了周星驰对于自己成长经历以及内心情感、对于人性等深层问题的思考和关怀。
这已经不仅仅是周星驰最初“无厘头”商业风格简单的延续,而是一种艺术的深化和商业的有机融合,这充分表明周星驰创作风格的成熟,同时也展示了《美人鱼》在商业和艺术上双重成功的必然性。
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诉求
影片《美人鱼》就是周星驰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影像表达。影片透过对比蒙太奇给了观众明确的回答。
开篇那冒着浓浓白烟的大烟筒、排着污浊不堪的废水的排水管、不断被砍倒的树木、肆意被屠杀的动物、缓缓放入海里的声呐等等。
无不表明人类正在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和所处的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这与影片的结尾处,刘轩和姗姗在海底看到的如诗如画的海底美丽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蒙太奇的应用虽然有周氏无厘头式的童话式结尾的影子,但是他却传达出了周星驰导演对于人应该善待自然、善待人们所处的环境的情感诉求。
结语
影片《美人鱼》拍摄于全国上下对环保形成共识的当下语境,通过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后现代精神荒芜的时代背景下,不但表达了人族代表刘轩和人鱼族代表姗姗之间至真至纯的爱情。
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它如一股清流,浇灌着我们这个物质利益至上的世俗世界,如一曲生动感人的音乐,让人深信我们的环境经过人为的破坏,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之下,必然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