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旅游景点(金沙县里匡岩和天生桥)

时间:2024-09-30 08:46:09

一、里匡岩

里匡岩在我县清池镇与四川省古蔺县交接的深沟峡谷边上,是彝汉语地名,里匡是彝语“妮秋”的谐音,妮是二,秋是回应,岩是汉语,即“有二次回声的岩”之意。

里匡岩如贵州的屏障,高耸于河岸,悬崖陡壁,直插谷底,中有一洞叫穿山洞,凌空千尺,其险景超过清池龙门。临洞口,对岩是四川古蔺县的青草坡,省内的七星关龙场镇青冈坡尽收眼底, 脚下的渔塘河如一丝银线嵌在谷底,朦朦胧胧,接纳来自长征电站的下游的水边河,不时飘起层层薄雾。

另一侧有溶洞名“万福洞”,处岩之中,洞中有河,冬暖夏凉,为炎热河边的避暑之地。以下的渔塘河上静静地挂着20世纪60年代为方便两省行人而架设的铁索桥,人踏在桥上,摇摇晃晃,还要有点真功夫才能心地坦然。桥下的河水,变化无常,时而恶浪排空,奔腾咆哮,时而温驯规矩,静如处子,难以掌握其脾气。由此而接仁怀界8公里河段,险滩丛生,不时有一口口汇水的深潭。河岩边,自古有兴舟楫之利留下的纤夫们行船拉纤的栈道,岩壁上存有断断续续的遗迹。站在谷底对着山岩吼叫,确有映山的回声,很有一番风味。

鱼塘河流经仁怀市龙井乡、四川古蔺县椒园乡与清池镇交界处的三岔河,汇清池镇与九仓镇、龙井乡界河普子河之水后出境。境内全长8千米,河面宽50—100 米,流急滩险,间有回塘坨,流域面积683平方千米,水位低、落差大,无农田之利。

赤水河上游过境段鱼塘河,是四川省古蔺县椒园镇与贵州省金沙县清池渔河村、六羊村境内的天然分界河。

关于鱼塘河地名来历,未见古代史料记载。金沙县清池镇罗绪虎等人近年所编《清池镇志》载:“乾隆元年(1736)夏天,贵州总督张广泗南下阅边,途经此地,看见落山的太阳余晖从七星关区境内的斯栗坪大山斜射下来照入水中,与对面悬崖反射回来的光线一道汇聚于此,河水清澈见底,各色鱼儿欢快游玩。见此美景,不禁惊叹:“真是一个活鱼塘”,鱼塘河名称因此产生,并在南岸立碑以作纪念,因年代久远,碑已散佚不存。当时,鱼塘河河床较低,上游的爬灰洞水流湍急、吼声雷动,张广泗因此在右边岩壁上题有“雷吼涛声”斗大的字,及今只能仿佛见到前两字,余被河水浸蚀淹没。以此证明“鱼塘河”名称的来历,后人把“鱼塘河”误写为“渔塘河”,义渡碑上也是误写。”

鱼塘河渡口功能主要是义渡,方便川黔两地人民的来往。据《古蔺文史资料》[2]:其义渡之兴,始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先募钱粮,开通道路,后被匪拢乱而义渡延迟,至同治九年(1870年)6月16日定为川黔义渡,有碑记载,位于椒园乡。由当地禀生沙福生出产添入。后经会议以罗洪甲、刘必真、康开秀、梅有福、罗江荣、何光斗、彭金龙等为首,募捐造船进行摆渡。此渡口历来重视安全,仅在同治时期淹死1人。

二、天生桥

出金沙县城,沿城南小河逆流而上,不到5公里的路程,便是天造地架天生桥。天生桥横跨于金沙头堰沟右侧峡谷的河床上,微拱,形似英文字母小写n字。来到桥前,须仰视才能窥其概貌。

环顾四周:鸣啾啾,雀鸟对语:舞翩翩,蜂蝶齐飞;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苒苒,草木万般奇。洞中有滔滔流水,桥上有朵朵祥云。

真是个景致非常的幽雅处。游人被景色陶醉,欣欣然来到桥底,见那桥下之水,欢腾雀跃,奔到岩壁前,打个旋转,再漫过卵石沙滩,流淌而去,好悠闲,好自在,给天生桥平添了一番情趣。

穿过桥,前面是一条长长的峡谷,两侧百多米高的峭壁上,有稀稀落落的黄荆、马桑、火棘等灌木丛。转过身,再仲望桥身,似有一座古刹隐现于高高的岩穴中,令人惊叹。


从像牛角样的洞内拾级而上,到顶后折左上行,路过道长的静室幽居,便到了寺观的前台。驻足下看,陡崖深溪,令人心惊神摇。仰望上方,桥身将可见的天空隔开,构成左右两重天,恰似一副大大的眼镜。镜片的色彩变幻莫测,绚丽多姿。此殿的最里边,还有两条天然石龙,看样子好像正准备出洞。那身段、那鳞甲,令人叹为观止。就在这八仙洞的左右一带,邻近还有好几个洞穴,每一个洞里都有不少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