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缘起
近期,发表了几篇闽南俚语对应汉字的文章,引发了许多朋友的讨论和共鸣。大家在感慨闽南语的流传慢慢在身边淡化的同时,也在畅聊记忆中的闽南俚语,其中,就包含了今天这两个带“米”字底的字。
从讨论中了解到,一些朋友已然忘了这两个字的闽南语读音;又或知道那两个字的读音,只是不知道对应的字。所以,今天以此为题草拟小文,以期抛砖引玉,勾起更多朋友的童年回忆。
——“籴”“粜”古音古义
其实,这两个字是会意字,从两个字都带“米”字,都知道和米有关;一个“入米”,一个“出米”,可以很容易猜出分别是“买米”和“卖米”的意思。
《康熙字典》有关“籴”记载节选如下:
【莊子·天下篇】鳩籴天下之川。通作雜。
(糴)【廣韻】徒歷切
【集韻】【韻會】亭歷切
【正韻】杜歷切,音狄。
【廣韻】入米也。
所以,“籴”通“雜”,普通话读作dí;因通“雜”,又音zá。意为买米、买入粮食。
《康熙字典》有关“粜”记载节选如下:
【廣韻】與糶同。
(糶)【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眺。
【說文】出穀也。
所以,“粜”通“糶”,普通话读作tiào,意为卖米,卖出粮食。两个都是很早出现的文字,《商君书·垦令》载: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一入一出,尽显古人造字艺术。你猜出它们的闽南语读音了吗?
——“籴”“粜”的闽南语音义
“籴”“粜”的闽南语分别读为:diá、tiò。意思与古文一样,就是买、卖米(粮食)。以前,在相对贫苦的乡镇农贸市场,经常会看到农民拎着米到市场去卖,即“粜米”;有卖自然有买,买米的一方即为“籴米”。有意思的是,“籴”普通话读作dí,又音zá,闽南语读:diá,有点二者合音的感觉。
只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基本只会说“买米”和“卖米”了。下图是以前小学课文《粜米》,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在。
这里要强调一下,虽然二字有买、卖之意,但和古人一样,仅限于粮食类,如米、粟、糠、面粉等。千万不要到商店里说,我要“籴包烟”!或者说,我要去市场“粜只鸡”,哈哈!
不同地方应该都还保留着这两个字,不知道读音和意思有没有变化,欢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