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理财产品是什么意思(开放式理财产品为什么变少了)

时间:2025-03-28 17:58:42

开放式产品要求资金池运作

开放式产品的特征是投资者可以根据资金的需求,在开放期随意申购和赎回。虽然管理人(平台)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市场变动预计投资者的申购赎回行为,但是他们并不具备准确预知申购赎回时间点的能力,这就要求管理人将投资者的部分投资资金投向高流动性资产,以方便投资者随时赎回。也就是说,投资者所投资的资金,并不是对应的单一资产;而每一笔投资的资产,也会对应到不同投资者的资金,这种运作方式就是俗称的“资金池运作”。

资金池要求净值管理

资金池管理方式下,投资者申购产品时,管理人需要将其付出的申购款登记为持有的产品份额;投资者赎回产品时,管理人则需要将其退出的赎回份额兑换成相应的款项,不论申购或赎回,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投资份额和金额换算的问题。在实务中,这需要借助单位净值来实现。单位净值等于投资的所有资产的现值除以产品的总份额,申购的人用申购金额除以单位净值就是其获得的份额,赎回的人用其赎回份额乘以单位净值,就是其获得的款项。

故申购赎回的份额与金额的换算,关键在于确定所有资产的现值。如果所投资资产是标准化的,有公开市场报价,这项工作将非常简单,因为二级市场报价就是资产的现值。但如果投资资产里面有非标准资产,这项工作会变得相当困难——由于非标资产没有发达的二级市场,不能通过交易价格去核算其价值。其未来现金流的回收,依赖于交易对手是否会履约,而对交易对手履约的判断,在交易对手资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

投资资产净值不可估算导致的后果

从严格意义上说,投资资产的净值不可估,就一定会导致投资者持有产品的净值不可估,进而导致投资者申购、赎回时候金额与份额之间不能换算,无法开放。但是在市场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投向非标的开放式产品出现。其主要思路有三类,但都有较大缺陷。

第一,假设非标资产没有风险,使用预期收益率估算资产净值及收益。其缺点显而易见——这可能使资产到期之前就持有产品的投资者收益虚增,而侵害最后一批持有产品的投资者。举个简单的例子,正常情况下,在所投资非标存续期间,如其融资人发生重大变故,资产发生了减值,则产品份额的价值就会下降,此时持有产品的投资者会遭受亏损;而使用预期收益率估算资产净值及收益时,若融资人发生重大变故,持有人在资产到期前赎回,收益将不受影响,但资产到期后,持有人将会面临损失。

第二,采用一定的假设和模型,模拟所投资资产的违约概率,再结合预期收益率估算资产净值及收益。此方法的问题在于,当资产池中资产较多的情况下,不同资产违约的相关性估算尤其困难,即便是对单一资产的违约情况预计准确,对整个资产池的违约情况也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实际上,当时投行运用了各种模型去估算房贷的违约风险,但由于房贷的个数太多,各类人群的相关性估算复杂,估算的精度不尽人意,最终酝酿出了一场摧毁美国整个房贷市场的事故。

第三,由平台对资产进行“兜底”,向投资者支付固定收益,资产实际收益与支付的固定收益间的利差由平台承担。从表面上看,风险都由平台承担,但从实质上看,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可以看成是平台的融资,风险还是由投资者承担,只不过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转化成了平台的信用风险。由于平台的资本相对于其交易量较小,使得平台杠杆高、运营风险大。更极端的是,部分平台兜不住风险后,会负隅顽抗,借新还旧,陷入庞氏骗局,目前出问题的平台多属于此类。

非标资产很难估算净值,这是监管层对银行理财资金池、集合信托资金池持否定意见并将资金池列为禁区的原因,也是近期开放式非标投向理财产品减少的原因。

用什么产品替代投向非标的开放式产品

我们认为,将投向非标的产品设为开放式有很大不妥。但另一方面,目前客户又有流动性需要,产品设计应该另辟蹊径。目前普益投的对应产品为“定活通”,其特点对应单一资产,且为固定收益率优质金融资产,不存在净值估算问题,普益投作为居间服务机构,在投资人进行产品转让时即可直接给出合理的转让定价建议,为投资人提供了优异的流动性解决方案及投资体验,并使得转让方和受让方能公平地分享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