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振臂一呼这个词,相信多数读者的第一反应是农民起义,乱世中,一人愤然而起,众人云集响应的场景。
但实际上,这个词源于一段悲情往事,一个家族三代人的血泪。

在西汉时,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汉将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北上营救,这个李陵,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当初李广背负盛名,每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李广这一路军,自然成为被匈奴重点照顾的对象以至于始终难以立下大功封侯,并不幸死于行伍,李广的儿子李敢迁怒于卫青,认为是卫青害了他,寻机刺杀,卫青理解他的心情,大度的宽容了他,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咽不下这口气,将他射杀,而李陵就是李敢的侄子,他背负着复兴家族的重担。

李陵的军队走了很长时间,在一处开阔的地方,与匈奴单于率领的三万骑兵相遇。尽管敌强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匈奴单于见汉军非常骁勇,于是向北撤退。李陵率众追赶,歼敌两千多人。
单于十分生气,又调来八万骑兵,与李陵的部队作战。单于发现汉军没有后援部队,就打算把他们全部消灭。李陵见势不妙,只得撤退。单于率领部队追击。李陵率领部将英勇反抗,杀死了很多敌军。单于觉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败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这个时候,汉军中的一个小头目投降匈奴,泄露了军事秘密,说汉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伤、得病的人非常多。单于盘算汉军可以很快被消灭,打消了撤军的主意,下令对汉军进行全线进攻。最终汉军尸体堆满了原野,血流成河。剩余的已不足百人,且以伤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输,挥动着手臂,高声呼喊道:“快杀敌啊!”在李陵的号召下,众士兵无论有伤无伤,全都举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冲杀过去。匈奴兵见汉军这样英勇,惊得心惊胆战,纷纷向后退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振臂一呼的典故。
后来,这支汉军部队还是被匈奴消灭,李陵万般无奈,只得投降匈奴。延续了李氏家族的悲情色彩。
实际上李陵的战败源于本应接应他的部队将领嫉妒不予营救导致。
更没想到阴差阳错,弄巧成拙,李陵本打算诈降,再图将功赎罪,却被小人误报他替匈奴练兵,最终留在汉朝的家人被武帝满门抄斩。李陵终于心如死灰,亦畏惧归汉后再受戮辱,留在匈奴二十多年,至死也没有回归故土。